“国培计划(2015)第二期集中研修班”第四天培训报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16浏览次数:101

2016年6月15日,参与国培计划的学员们聚集在江宁实验小学,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培计划负责人柏毅教授主持了全天的活动。在第四天的培训课程中,四位老师准备了教学内容并在江宁实验小学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活动结束后,培训班的老师们展开了一次多角度深层次的研讨活动。

在第一节课中,张骏老师选择《平衡尺的秘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引入部分他选择用跷跷板这样生活中常见并且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作为课堂引入的材料。孩子们在感兴趣的同时,对老师接下来的内容都期待不已。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让孩子们对平衡点的概念以及平衡公式都有了较很直观的感受和认知。

第二节课勇辉老师选择了《光的行进》作为教学内容。首先勇辉老师给同学们说了一个“你用什么填满房间”的故事,以此来获知同学们前概念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概念,以此达到建立科学概念的目的。

在讲述完“用光把房间填满”的故事后,勇辉老师通过用水彩笔画光、吸管看光和小孔成像、水中折射这四个活动,按照学习进程规律向孩子们传达了光的行进这一课中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以及光源的含义,给同学们建立了相关科学概念。

第三节课的丁怀兵老师选择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首先他让学生们做了一个小活动: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在学生发言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后,让学生动手做活动,尝试着用老师给出的材料来发出不同的声音。学生们动手操作的过程,也就是把知识不断内化的过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结束以后,同学们都对声音的产生相关概念有了更为具体的认知。

在15日课堂教学分享的第四节课,老师选择了《波的研究》进行教学分享。在引入部分选择了一段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关于波的小视频,在观看过搞笑视频后,孩子们的兴趣被完全的激发和调动起来,这时老师提出让孩子们模仿视频中的场景来展现一段波的运动,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气氛保持得很好。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用水波和绳波这两个容易被观察到的现象来探究波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了有关波的科学概念。

课堂教学分享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一场有针对性、多角度、深层次的研讨会,主要探讨在当天教学分享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老师们自身的感悟。各位老师都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彭香老师在听了几位老师的分享后也做了发言。她提出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需要老师在做教学设计时,更多地去做有评价意识的教学设计,更加密切关注孩子的思维进程。彭香老师结合四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具体提出以下四点:

(1)在《光的行进》教学中,“用什么来填满房间”就是在对孩子们的前概念进行评价的过程,前概念是一个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因此老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有进程性学习和评价的思维。

(2)在《平衡尺的秘密》中,老师在布置寻找平衡方法的任务时,应对此进行设定,找到足够的平衡方法就停止,而不是无止境地寻找,老师心中应有一个相应的评价体系。

(3)有引导学生集中数据的意识,小组汇报阶段就是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数据集中的步骤,老师应关注小组汇报环节,培养学生对数据集中和处理的认识。

(4)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认知,老师应有更清晰的评测意识。要让学生获得的认知概念成为他自身的思维动力,通过实验论证抽象形成科学概念,要让学生经历元认知而不是仅仅基于经验。